•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平市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委员风采
关注弱群 行善积德
发布日期:2005-02-02
来源:null
打印
【字体:
内容导航:
  初秋的傍晚,夕阳仍似火,照得漫天彩霞化作一道道红光,洒落在开平市水口镇唐良村委会的一条小小的村庄。狭窄而笔直的小路直通村前,行人稀少,车马不多,显得十分静谧。只见村前的篮球场上几个光着膀子的小朋友在那儿“拼搏”,俨然像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我们的车子刚到村前,老远就看到一幢金碧辉煌的豪华别墅,主人知道我们登门拜访,看到车子就在门前向我们招手。我礼貌地向她挥手致意。来到门前,我细细地打量了这位饱经风霜的女主人,她就是二十多年来为家乡公益事业以及关注弱势群体,敬老爱幼、行善积德、捐钱捐物达260多万元的慈善家和热心人。她就是良兴村旅港同胞、开平市政协委员、荣誉市民陈丽霞。小时候她的乳名叫亚香,因此,人们都称她“香姑”。矮矮墩墩的身材,圆圆的脸庞,满头的银丝,穿着洁净朴实的服装,使人看上去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敦厚、慈祥、心地善良的长者。当我说明来意后,这位长者非常谦和而且笑容可掬地说:“我做这点小小的事,过去已经讲过了,还是低调点,别宣扬了……”在我的再三请求下,陈丽霞才肯向我吐露一些有关方面的情况。
 陈丽霞祖籍开平市苍城镇潭碧村。从198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回娘家探望乡亲、五保老人,她敬老爱幼,积极支持家乡建设和各项公益福利事业。至1988年,她赞助给家乡苍城镇用于各项建设和发给老人的慰问金就达人民币11.5万元,港币5.7多万元,另向苍城医院赠送物资和医疗器械一批。她对家乡的老人特别关爱。1986年初,寒风呼啸,冷雨如丝。刚从香港回到苍城镇的陈丽霞,马上想到了当地年逾古稀的老人的冷暖。她同苍城镇的有关领导商量,决定向潭碧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捐赠一张新棉被和一个新棉胎,让她们好好御寒,安全过冬。当170多位老人领到新棉被以后,一个个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口口声声赞誉“香姑”一副菩萨心肠,祝愿她行善积德,多福多寿!为了确保这些 孤寡老人安度晚年,病有所医,她主动承担了苍城镇所有五保老人的医疗费开支。老年人体弱多病,有如风前之烛,特别有些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每每住院治疗,检查费、检验费、药费就支出不少!如果遇上急性病,要动手术、输血、抢救,开支就更大了。但陈丽霞觉得为社会上无依无靠的弱者多做善事,是莫大的荣幸,是自己的心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和美德,自己应该大力去发扬光大!
  陈丽霞的名字,不但在苍城镇为大多数人熟悉,而且在开平市、江门市甚至更远地方的人都知道她。她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充满着女性固有而特别深厚的慈母般的爱心。她除了关心孤寡老人以外,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也是名闻遐迩的。她“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 1995年12月,她向苍城镇460名残疾人士、62名五保户老人及苍城镇潭碧村297名70多岁以上的老人发了一笔慰问金。据统计,自1984年至1996年的十二年中,陈丽霞用于扶持特别困难户、五保老人改善生活这一项捐助款达120万元。为了使开平市及苍城镇的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有保障,她费尽心思,自己掏钱买了两部大客车赠送给苍城镇,并指定把这两部大客车的载客收入,分别献给了开平市和苍城镇残疾人基金会,为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开了先河。
  慈善献老弱,爱心献故乡。陈丽霞处处行善,事事献爱心,乡人有口皆碑。在她的故乡苍城镇曾流传过这样一首顺口溜:
  “亚香姑,爱国爱乡土,敬老爱幼人敬贺,培育英才有抱负……”这些发自肺腑的简短、明快、朴实的文字和语句,生动地反映了乡亲们对陈丽霞的敬佩和赞赏。
  陈丽霞早年定居香港,极少回乡探亲。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她于1982年第一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回来以后,家乡的亲人们对她的尊重和信任,使她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倍感亲切。当她了解到苍城镇的文化教育和卫生设施虽已比过去明显改善了,但仍未尽人意时,她即主动捐赠港币数万元给这些部门增加设施。并先后与该镇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台同胞一起出力,兴建苍城镇侨联大厦、苍城中学、潭碧小学和苍城医院大楼。苍城医院大楼建成后,她又赠送给苍城医院近万元的眼科医疗器械设备和供病房使用的被子一批。为了改善潭碧村委会大间村的交通条件和村民的饮水卫生,她又捐赠1万多元人民币铺设了水泥路,并挖了一口大水井。苍城镇兴建新敬老院时,她带头捐了一笔款;建设苍城镇幼儿园,她也慷慨解囊;修建自来水供水塔,她也捐款不甘人后。
  陈丽霞不但向开平市、苍城镇捐款捐物,支持各项公益事业,而且在她的另一个家乡——开平市水口镇也出了不少力。为了改善该镇唐良村委会唐良小学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环境,出资数万元把该小学内外装修一新;另外捐资数万元给水口镇新建了一间小学。为了丰富良兴村村民的文化生活,陈丽霞又主动出资10多万元在该村建了一个儿童娱乐场、篮球场,供该村的儿童学生和村民在假日、工余之暇进行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良兴村通往村委会的大路全部铺上水泥,两旁种上70多棵亭亭如盖的大树,都是她捐资改造的。
  陈丽霞虽然读书不多,字也识得很少,但她却对青年后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十分重视。她认为,过去老一代家庭贫穷无法读书,现在成了睁眼瞎,吃亏不少了;当今新社会,人民生活大改善,就应该支持鼓励青少年读好书,让他们掌握各种技术和本领,好为建设四化和实现小康社会服务。她经常勉励家乡的青少年学生要奋发向上,报效祖国和社会。她向家乡的师生表示,只要老师和学生教得好、学得好,就一定奖励他们。有一次,她和姐姐陈佩佩从香港到粤西旅游,认识了梅菉镇一位妇女,这家五口人,丈夫早年患癌症死了,婆婆又是个瞎子,长期要媳妇照顾,家中三个孩子,都因经济困难失学了。她们姐妹俩目睹这个快要崩溃的家庭,十分同情和怜悯,毅然施以援手,叫这位素不相识的妇女留下通讯地址,每年都寄一笔钱给她三个子女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
  1988年11月,她获悉苍城中学、开平八中和潭碧小学一大批中小学生读书和高考取得了好成绩,专程从香港赶回来,对上年应届高中考上大学的10名学生平均每人颁发了1000元港币,另对上述两间中学和一间小学的师生颁发了奖教奖学金数万元。近年来,她把奖教奖学的范围扩大到水口镇泮村中学、唐良小学,奖学金从小学生扩展到中学生、大学生,奖学金额也从几万元扩大到几十万元。唐良小学和泮村中学的师生分别向她赠送了“尊师重教,造福桑梓”、“兴学育才,尊师重教”的锦旗,以表达广大师生对她的感激之情。苍城中学一位考上大学的女学生接到陈丽霞颁发的奖学金以后,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她在颁奖大会上说:“香姑对我们这么好,不是爹娘,胜似爹娘。我们一定要勤奋刻苦,用功读书,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香姑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陈丽霞自从1982年以来, 20多年一如既往,坚持回乡做好事、做善事,关心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确是十分难得的。她这种慈母般的开阔胸怀,崇高至上的美德是怎样铸就的呢?水有源,树有根。陈丽霞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陈先生早年定居香港,母亲吴氏性格贤淑,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陈丽霞尚在襁褓之中就跟随父母到香港居住。那时候,陈丽霞的父亲在香港以做“水客”为生,经常给大陆和内地的乡亲携带钱物、衣服,来回奔跑,风尘仆仆,以求维持家庭生计。姐姐陈佩佩稍为长大后,靠纺纱织布赚一点钱来帮补家用,生活十分清苦。不久陈丽霞的母亲在港病重,因无钱医治,终于含恨辞世,那时候,陈丽霞还不满七岁,幼年丧母的凄凉境遇是不言而喻了。
  祸不单行。母亲吴氏走了以后,日寇的铁蹄又踏进了香港。兵荒马乱之际,父亲带着陈丽霞回到广州,她靠帮人带小孩、做饭挣得两餐填肚子,大约一年光景,才再度返回香港。十多岁的陈丽霞此时仍无钱进入学校之门。后来在香港的一位堂婶的帮助下,才入免费的学校读了三年书,以后边工作,边读夜校,不久就与良兴村旅港的邝炳烜先生结了婚。
邝先生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青年人,有远见,能吃苦耐劳。15岁从乡下出港后,他接过其父亲从印尼寄回的5000元港币,作为资本,艰苦创业,与陈丽霞携手并肩,经过几年的磨炼和奋斗,开了一间中西大药房,终于创出了自己的事业,以后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一直干了四十多年,成了家大业大的富商。
  “人间正道是沧桑。” 陈丽霞回首过去的往事,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百感交集;童年的风霜,艰苦曲折的生活道路,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只有一句话:不能忘记过去!她不断勉励自己:不要过了夏天,忘了冬天。普天之下,还有为数不少的劳苦大众在困难中挣扎;建设社会主义的四化大厦仍需千千万万的爱国者努力添砖添瓦。她默默地抱着一个坚实的信念:自己对以往所做的事情无怨无悔,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仍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
  太阳快要下山了,晚霞照得西边的天空红灿灿。我们向陈丽霞深表敬意,然后向她握手告别……
作者:余文质 (市委办信息股)

相关附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主办:中共开平市委、开平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