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平市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委员风采
励精图治创伟业 慈善为怀兴公益
发布日期:2005-02-02
来源:null
打印
【字体:
内容导航:
  周杰男先生是侨乡开平的一位乡贤俊彦和爱国爱乡的企业家,我对他仰慕已久,曾在报刊上见过他投资办实业、支持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先进事迹,他的创业精神和公益之心早已令我崇敬不已,只可惜先前一直未能谋面。最近,受开平市政协委托,我终于有幸同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睿智,思维敏捷,平易近人。
奋发图强意志坚
  “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他的人生故事、创业经历和公益之心,无不催人奋进­——
  周先生一九四O年出生于开平市百合镇茅溪村委会福星里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长期在香港谋生,而母亲在他五岁那年就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幼年丧母,让他从小就开始陷入了生活的逆境。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能够在父爱母爱的滋润和抚慰下舒心地成长,他只是跟着在家耕田的祖母生活,八岁那年进入家乡的爱莲小学读书。初中阶段,他在开侨中学只读了一个学期,就因故辍学了。当时,他尽管身处逆境,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年纪轻轻的他早已有了一颗奋发图强的心。随后,他毅然选择去广州谋求生计,寻求出路。初到广州,他在一间五金厂当小工,尽管工作辛苦,收入微薄,仅够糊口,但他还是坚强地挺住了,并挤出时间报读广州一所补习夜校,工作、读书两不误,从中增长了不少知识。
  一九六三年,周先生已二十出头,那年正是国内处于经济困难的时期,为了摆脱入不敷出的家庭困境,他再一次告别年迈的祖母,前往香港寻求发展。到香港后他才知道,在那里找份工作相当不容易。几经辗转,好不容易才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到一家毛织厂里找了份学徒工,那间厂是开平蚬冈籍的一位老乡开的。
  当学徒期间,由于周先生工作脚踏实地,虚心好学,勤勤恳恳,老板对他非常赏识,精心向他传授了织毛衣的技术,加上他本人悟性较高,因此很快就学会了编织毛衣的一系列技术。随着自身逐渐变得见多识广,当年才二十三岁的周先生在自己的头脑中绘就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决定自己创业,立志在毛织行业闯出一番新天地,干出一番大事业。
艰苦创业偿夙愿
  一九六三年底,周先生征得老板的同意,用自己平时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五百元港币,购买了他的第一台织衣机,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工场,替他原来的老板加工毛衣。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工场的规模也逐年扩大,五年内,织衣机发展到三十多台,经济基础也越来越夯实。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头脑聪明、视野开阔的周先生决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竞争实力,因为他认识到,手工操作的织衣机械已经落后,生产效率偏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与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于是他在一九七五年,向别人借了八十万港元,通过分期付款从西德购进了十台先进的电脑织衣机,这些先进的设备,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加上产品质量优良,工艺精湛,其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为他日后的产品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九八O年,正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当时的周先生已有十七年的创业经验。他像其他的成功企业家一样,高瞻远瞩,开拓进取,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瞄准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捷足先登,投资三百多万元港币在东莞开办了万江针织厂,从日本购进一批先进生产设备,实行现代化管理,进行科学化生产,很快就将这个厂办得红红火火,名声远扬,使之成为全省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一些中央领导同志也先后慕名前来参观。
  在创业之路上,周先生从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跨越一个台阶后,他又瞄准了另一个高峰。一九八二年,为了拓展海外业务,他在香港与一位上海籍商人合作,创办了香港励精针织厂有限公司及全资附属公司励志针织厂有限公司、励祥出口有限公司。在他的精心管理和运作下,其公司产品风行全球,国际声誉日渐提高。至此,他凭着自己的智慧、才干和实力,由一个初出道的毛织学徒,成长为大企业的董事总经理。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周先生又独资创办了励精企业有限公司,下辖宝丰针织厂、励丰针织厂有限公司、励星针织有限公司、卡威国际有限公司、卓勤投资有限公司等,形成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他还在加拿大发展各项事业,包括经营房地产、加油站、进出口贸易和投资移民基金等,将自己的事业不断导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梦想。
  国内方面,他在东莞投资开发了多项房地产,包括广深公路旁的大型高级屋宛——祥富花园,还有影剧院等。东莞市内有一间豪华、多功能的、由香港一流厨师主厨、集饮食和娱乐于一体的海涛轩鱼翅海鲜酒家,也是他投资上千万元港币开办的。
投资家乡促发展
  时间的列车开到了一九八二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侨乡开平,也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平的领导们认识到,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招商引资,发展开平经济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
  开平是著名侨乡,华侨及港澳同胞多达数十万,遍及世界各地,多年来,他们为家乡开平兴办了不少公益事业,但在投资家乡这个问题上,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侨胞仍心有余悸,恐慌心理一时难以消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开平县的党政领导及侨办的负责人曾一度想方设法寻求招商引资的突破点。后来,他们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开平旅港的企业家周先生,在东莞、香港等地办厂,且名声鹊起。于是趁周先生回乡省亲之机,热情邀请  他回家乡开平投资办厂,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席间他当即欣表同意,愿为家乡的发展效力。
  为了创业在外面奔波了二十多年的周先生,对家乡的故土,始终难以释怀,因为开平这块热土曾经养育过他,潭江水曾经哺育过他,因此他决心回报这片热土,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一九八三年四月,他专程回到开平考察投资环境。尽管当时开平的经济刚刚起步,投资软、硬件环境尚不完善,但为了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开平办厂。同年七月,他投资数百万元港币,在其家乡百合镇兴办了华兴针织厂,给当地的乡亲们提供了一千七百多个就业岗位,为百合镇乃至整个开平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外商在开平投资办厂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一九八五年,他与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联营,在三埠开办了粤华针织有限公司。后来考虑到管理方面的高效和方便,“粤华”与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脱钩,由周先生独资经营。这两家企业共投资达三千多万港元,为开平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支持公益谱新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带头回乡投资办实业是周先生的初衷,但他希望有更多的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家乡热土。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香港的开平籍同胞已达二十二万多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香港与内地的侨务、商务往来已越来越频繁。为了进一步做好香港与内地的侨务和商务联络工作,周先生早在八六年就积极倡导在香港成立香港开平同乡会。但万事起头难,成立同乡会也并不容易,一个是经费问题,一个是会址问题,都得想办法。为了让香港开平同乡会尽快成立,他慷慨地捐献十万元港币作为经费,还让出私楼一层作会址之用。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开平同乡会直到九二年才宣告成立,当年周先生当选为副会长,次年当选为会长,并捐资三十三万港币购置了会址。香港开平同乡会成立十多年来,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引介了一大批香港同胞回开平投资办实业或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周先生的业绩和善举在开平的乡亲父老中传为佳话。
  周先生除了投资办厂外,还热心支持各项经济项目的发展。一九九二年,他投资兴建的项目有红进广场、金汇购物广场、房地产等,总投资金额达一亿多元港币,为家乡开平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也在海外侨胞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一九九三年,全国全面整顿金融秩序,银根收紧,开平市的一些经济项目要“ 找米下锅”。为此,开平市委、市政府鼓励华侨、港澳同胞筹集资金,支持家乡建设,促进开平经济持续发展。当港币信托存款的简章一发出,周先生就积极响应,带头参与港币定期储蓄,存放一千万港元,有力地支持了家乡的经济建设。
  在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方面,周先生也不遗余力,非常热心。从一九八六年至今,他先后捐建或参与捐赠的公益项目有开平市体育馆、梁金山旅游区、百合镇茅溪小学、赤坎镇石溪小学、大沙河水库、百合镇爱莲小学、开平市孤儿基金、支持“双拥”、赞助市政府举办除夕烟花晚会等,所捐善款达三百万港元。一九九八年全国发生特大洪灾,开平的灾情也较为严重,为了支持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他带头并发动香港开平同乡会会员共捐款一千万元。其公益之心令人钦佩。
有口皆碑美言传
  谈到自己的人生和创业经历,周先生透露了他的“处世哲学”,那就是——勤恳、忠诚、与人为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位美国客商(美国最大的一间百货公司)向他公司订购了一批六七十万美元的毛纺品,本来客户验收时已过关,但周先生在督查检验时发现那批货还有细微的质量问题,于是主动提出在二十天内为客户重新再做,他宁愿自己蒙受损失,也不愿让客户吃亏。结果在他承诺的时限内为客户重新赶制了一批质量过硬的靓货,令美国客商非常满意。从此,他的“诚信”进一步赢得了那位美国客商的高度信赖,该客商每年都跟他做一亿港元以上的生意。这件事令周先生刻骨铭心,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令他在香港商界的威望大增,尽管当时他才四十出头的年纪,但行内人士都尊称他为“爷”,因为他“说了算”,他忠诚守信,光明磊落,有口皆碑。
  周先生经营的励精(LEGEND)企业有限公司,以生产、出口毛衣(cashmere)为主。该公司以香港为主要基地,并在美国设立办事处,而在加拿大也有三间专门销售羊绒服装的分销店;该公司目前拥有六间生产工厂,分别在香港、开平市、河北省、蒙古和斐济,中外员工达五千多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如此多的产业,在周先生的精心运作下,业绩蒸蒸日上,生机勃勃,而他的两个儿子现都在加拿大读书,夫人也在加拿大定居,有人劝他,年过花甲的人了,也应该退下来享晚年福了,但他表示,舍不得放下自己几十年历尽艰辛创下的事业,何况目前还有不少的大客商愿主动与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的承诺每年生意额高达一亿多元。周先生说:“我做生意所赚的钱,取之于社会,将来也将继续回报于社会。其肺腑之言,令人感动。
  当我结束采访,与周先生道别的时候,无意间见到该公司的墙上赫然题写着“励精图治”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据说这正是该公司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周先生说:“励精图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振奋精神,为伟大民族的复兴,与时俱进。”
作者:周小权 (江门日报记者)

相关附件:

相关推荐
 
 主办:中共开平市委、开平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79694号